COMguide | 人才公寓(社区)服务赋能通用指南1.0版
人才公寓(社区)服务赋能
通用指南1.0版
Talent Apartment (Community) Service
Enabling General Guide Version 1.0
适用范围
本指南给出了人才公寓(社区)服务赋能的基本原则以及基础保障、人才引进、人才服务、人才发展、品牌形象等内容。
本指南适用于指导人才公寓(社区)管理与服务。
PART 01
基本原则
(一)党建引领
发挥党建对人才公寓(社区)服务赋能的引领作用,以人才的“获得感”为准绳,提升治理能力,促进人才公寓(社区)全面协调发展。
(二)集约高效
人才公寓(社区)应由人才居住较为集中的一个社区单独建设或多个社区联合建设,优先整合利用社区及其周边现有的公共服务及国际化资源,优化生活及工作环境。
(三)职住一体
以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依托,不断优化区域环境,合理规划空间布局,建设集“工作、生活、休闲”三位一体的舒适宜居人才公寓(社区)。
(四)智慧互联
利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,打造管理精细、安全便捷的智慧人才公寓(社区)。
(五)多元共享
建立符合人才特点,满足人才需求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机制,通过开放式、社会化的运营与服务平台,与专业社会组织开展深度合作,打造多元融合的人才公寓(社区)。
PART 02
基础保障
(一)组织保障
1.应设有人才公寓(社区)运营管理领导组织,负责制定本人才公寓(社区)的建设规划、消防安全与年度服务赋能工作实施方案。
2.应设有建设、安全专家咨询组织,对人才公寓的建设方案、发展规划、评估整改等提供咨询、建议及论证。
3.人才公寓(社区)应配备专职人才服务工作人员,并定期参加各类专业能力培训,其中国际化服务或人才服务管理相关培训不少于 4 课时/年。根据人才的国别及数量,可配备具有英语或相应语种沟通能力的工作人员。
(二)设施保障
1.人才公寓(社区)的各项基础设施、服务设施、社区服务等应符合相关运营管理办法要求。应具备多功能、可复用的公共空间,如具备远程会议及在线面试等用途的多功能会议室。
2.人才公寓(社区)及其周边应设有提供国际速递业务的邮政局或快递服务机构。
3.对人才居住或工作比较集中的区域,应在其和主要交通换乘站点之间提供接驳摆渡车或班车,同时为“共享汽车”“共享单车”投放提供便利。
PART 03
人才引进
(一)引才机制
1.人才公寓(社区)服务赋能领导工作小组应统筹人才引进与人才服务等工作。
2.人才公寓(社区)应深化与政府机关、社会团体、企事业单位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间的协同联动,加强与海外单位党组织的合作,构建多层次、多维度的人才引进、服务模式。
(二)引才措施
1.根据产业发展规划,积极引进或申办各类研发中心、孵化器、前沿科技实验室及国际科技与商务中介服务机构。
2.编制人才公寓(社区)服务赋能年度计划,并在显眼处张贴公布。结合产业布局和重点引才领域,定期组织政策宣讲会、培训会、座谈会等形式,发放人才政策汇编手册、向公寓(社区)内机构、用人单位宣传本区人才政策。
3.定期调研,就人才引进、人才服务、人才发展、社区管理与服务等工作征求针对公寓(社区)内机构与成员的需求、意见和建议,并结合实际情况研究改进。
PART 04
人才服务
(一)政务服务
1.人才公寓(社区)应设有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,居住人数超 800 人的人才公寓(社区)应配备政务服务一体机,设置人才综合服务站(人社服务站),统一归集解决人才的基础信息、居留就业、社会保障、医疗教育、出入境等问题。对公寓(社区)
内居住的符合条件的人才,应积极推荐其申报相关英才荣誉等,为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。
2.依托社区便民服务机构,整合各部门服务资源(社会保障、公安户政、创新创业、出入境等业务),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。鼓励与有资质的第三方合作,提供房屋租售、旅游出行、保险理财、文化教育、商务英语谈判等相关服务。
3.依托常州市 96196 人才专线为人才提供政策咨询、便民服务信息、非紧急事项求助、投诉建议等服务。
(二)联络沟通
1.定期举办人才服务与管理宣讲会,深化对各类人才的特点、需求、安居融入、职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认识。
2.定期组织茶话会、恳谈会等活动,关怀人才公寓(社区)内人才,增强其归属感与凝聚力。
3.定期组织开展非遗传统技艺展示、邻里亲善、公益慈善等活动。
(三)法律服务
1.主动联系司法部门,设立由专职律师组成的法律援助小组,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。
2.对涉及外籍人才的法律与治安纠纷,宜遵循法治公正的原则进行调解,耐心说服教育。定期开展国情与法律教育,帮助外籍人才了解国情及相关法律法规。
(四)教育培训
1.积极整合社区及周边幼儿园、中小学、高职高校、培训机构等教育资源,将其纳入人才公寓(社区)的教育服务体系之中。为确有需要的人才家庭提供优质、安全的养老托育服务。
2.鼓励并支持人才公寓(社区)设置实习实践岗位,吸引国内外优秀毕业生来交流实践。
PART 05
创新创业
(一)政策扶持
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方向,优化扶持政策。探索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,完善创新创业产品和人才公寓(社区)服务赋能事项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。
(二)平台建设
结合产业布局和重点引才领域,建设与完善众创空间资源一体化服务平台、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、创业孵化平台、国际技术转化平台、投融资服务平台等,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咨询、资源对接、项目合作等服务。
(三)落户引进
推动国内外高端研发机构来社区落户及发展。高校、科研院所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,可优惠入住人才公寓(社区)并提供代办手续等便利。
(四)宣传推广
加强对创新创业典型案例的总结与宣传工作,将人才公寓(社区)打造为低成本、便利化、开放式的新型众创空间。
PART 06
品牌形象
(一)品牌塑造
1.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与特点,与专业机构合作,塑造人才公寓(社区)的品牌形象,打造特色引才品牌和人才计划。
2.严格落实人才公寓(社区)形象识别标准,在各类设施、设备、文件中贯彻实施,统一和提升人才公寓(社区)的整体形象。
(二)形象宣传
1.加强品牌形象宣传工作的整体规划,尊重传播规律,充分运用现代化、信息化技术手段,创新宣传模式。
2.根据实际建立智能化的对外交流展示中心,全方位介绍人才工作成果,展现舒适的工作与宜居环境,展示优异的城市品质。
3.将形象宣传贯穿于人才公寓(社区)各项活动与服务中,打造全方位、广覆盖的宣传态势。
4.强化网络舆情监测,科学应对互联网上出现的不利舆情。
END